朱姓家谱的基本体例和内容
作者:admin 发表日期:2016-01-10 11:08
导读:
现在能见到的朱姓家谱,主要是明代以后的私修家谱.这些家谱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,但就整体而言,他们的基本格式还是相同的一般来说.都有谱名、谱序、凡例、谱论、恩荣录、图像、源流考、五服图、世系表、仕宦记、家传、祠堂、坟全、族产、祖
现在能见到的朱姓家谱,主要是明代以后的私修家谱.这些家谱尽管在门目设置和内容详略上不尽一致,但就整体而言,他们的基本格式还是相同的一般来说.都有谱名、谱序、凡例、谱论、恩荣录、图像、源流考、五服图、世系表、仕宦记、家传、祠堂、坟全、族产、祖规家法、字辈谱、艺文、杂录、后跋等内容。其中“谱名”是家谱名称,为了表明家族的来历和纂修情况,有些还在谱名上注明地域、堂号或宗支,如《南海九江朱氏家谱》、《朱氏建安谱》、《金陵朱氏新谱稿》、《丰城杨湖朱氏重修族谱》、《张香都朱氏续修支谱》等.“谱序”即家谱前的序言,一般由本族中有声望的人撰写,也有请地方官员或名流宿濡为之作序.一部家谱的谱序,少则两三篇,多的可达十余篇,内容多寡不一,包括修谱缘由、目的,修谱的经过和人员构成,兼及该家族的历史渊源、迁徙演变、历代修谱情况和谱学理论等.由于谱序多出自名家手笔,因此不乏有价值之作。如宋代朱熹撰写的《婺源茶院朱氏谱序》,被后世许多《朱氏家谱》传录,影响很广。
朱氏家谱中的“凡例”是阐明家谱的攥修原则和体例、方法的条例,它反映了作者的修谱思想和宗旨。“谱论”是收录古人关于修谱方面的言论,体现了前人的谱学理论研究成果。“恩荣录”收集包括或地方官府赠送的能够光耀家族门面的救书、浩封、赐字、匾额、溢文、碑文等。“图像”又可叫“图赞”,图绘列祖列宗名人画像,并附有赞颂文字。“源流考”叙述和考证本家族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变迁等。如朱熹第九代孙、明朝人朱稳曾作《朱氏世谱原姓论》,考证本族与丹阳朱氏的关系,认为安徽新安朱氏与江苏丹阳朱氏同族共源。“五服图”以图表的形式列出本宗族的血缘亲疏关系;“世系表”以世代的形式表现家族承传关系,这也是族谱里最主要的内容。应当指出,朱氏家谱与其他姓氏的家谱一样,由于历史原因,谱牌时修时断,许多家谱中出现了世系错乱情况.或难免有攀附名人之,不一定很可靠。如今海内外有几十万朱姓人都宜称是朱熹的后代,就是一例。在历史上也曾发生过这类事情。据说朱元幸做了后,曾和大臣们商量修玉赚(皇族家谱)之事,他打算拉宋朝著名学者朱熹作祖先,可是找不出根据,有位大臣劝他说:“陛下已做了,地位至尊无上,何必要去认一个地位比自己逊色的朱熹作祖先呢?”朱元璋正在犹豫,恰好有一个徽州人姓朱的典史来朝见,他打算拉本家,就问:“你是朱文公的后人吗?”这个小官不明底细,怕撒谎闯祸,只好直说不是。朱元璋见一区区小官尚且不肯冒认别人作祖宗,而且几代以来也从未听说过自家与徽州朱氏有过瓜葛,如果硬认上,白给人作子孙倒也罢了,万一被人识破会落下笑柄,于是打消了这念头。这件事说明修谱攀附名人的现象古已有之,就连也心存此念,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。
朱姓家谱中的“仕宦记”、“家传”、“祠堂记”、“坟全”、“族产”、“祖规家法”、“艺文”、“字辈谱”、“杂录”等,也都是记载与各自相关的内容,其中以朱氏的“族法家规”最具特色。“族法家规”是各宗族自己制定用于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家族法规,其名目繁多,如族规、族约、族戒、家训、家约、家禁、家范等,内容则大同小异,包括从生活俗、为人处事、社会交往、衣食住行、婚姻嫁娶、生老病死等,都有具体的规定和惩戒办法。这些家规家法,不仅被记入族谱里要求族人遵守,有些还公开刊印发行,向全社会推广,甚至得到地方官府的重视和首肯,予以提倡。朱熹修《婆源朱氏族谱》时,曾亲撰《朱氏家训》,后被各朱氏家族普遍采用,成为天下朱姓共同遵守的家规。
在朱姓的家法中,还有一篇举世闻名、脍炙人口的家训,这就是朱伯庐先生的《治家格言》,又称《朱子家训》.朱伯庐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,本名朱用纯,字致一,自号柏庐,为当时知名学者。所撰《治家格言》开篇云:“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要内外整洁;即昏便息,关锁门户,必亲自检点。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宜未雨而绸缪,毋临渴而掘井。自奉必须检约…””这篇家训语言通俗易懂,文字对仗工整,读起来朗朗上口,并且讲的全是为人处世的道理,因此一经传世,便得到中国百姓的喜爱和传诵。在旧中国,几乎是家喻户晓,妇幼皆知,甚至被当作乡村小学的启蒙教材使用。
总之,朱姓的家法家规曾在中国社会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,它不仅对朱姓族人.也对其他姓氏的中国人起过作用。就拿朱伯庐的《治世格言》来说,尽管其中有许多封建伦理道德的说教和陈旧内容,但是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仍有不少积极可取之处,有些内容在今日看来仍然不失为劝世良言,因此被视作中国传统家法的典范。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