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admin 发表日期:2016-12-10 09:46
郡望、堂号,是历史上常用来放在姓氏前的称号,也是表示一个姓氏文化内涵的专用术语。郑姓人最著名的郡望只有一个,即“荥阳郡”;最著名的堂号有两个,即“著经堂”和“通德堂”。当然,人们有时也把“荣阳郡”称为“荥阳堂”,显然是把郡望当作堂号用了。
关于郑姓郡望“荥阳”一词的含义,历史上一直指荥阳郡及其所统辖的地区,亦即以今天的河南郑州、开封为中心的河南中部地区。该郡最早设立于三国时的曹魏正始三年(公元242年),是从司州河南郡分出的,治所在荣阳县(今河南郑州西北古荣镇北),下辖荥阳、京、密、卷、阳武、苑陵、中牟、开封八个县,不久废,至西晋泰始二年(公元266年)复置,辖境依旧。由于郑姓最早在这一郡中形成望族,因此又被称为荥阳郑氏。
荥阳郑氏最早在荣阳郡的居住地区是开封县,亦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。这里原有春秋时期郑庄公所筑的城堡,秦朝统一后在这里设立开封县,城堡成为开封县的治所。直到唐代中叶,唐睿宗在今开封市一带设置沐州,该县政治中心北移,这里才慢慢被废弃,至今沦落为一个村庄。
由于荥阳郑氏最早居住在郡中的开封县,所以史书多称郑姓早期的人物是荥阳开封人。大概在十六国北朝时期,这支郑姓中的一些人为了避难的缘故,由地势较为平坦的开封县迁居丘陵起伏的荥阳县,并在县北的广武山区修筑坟a。从此便有一些人在荥阳县一带居住和生活。但他们仍称荥阳开封人,以纪念自己的祖居之地。今天在海内外郑姓人中流传的“天下郑姓出荥阳”或“荥阳郑氏遍天下”,事实上所指的都应是“荥阳郡的郑姓”,与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情。
除郡望以外,郑姓人的堂号也具有特殊意义。如“著经堂”和“通德堂”两个堂号,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。史称郑玄因为研究经学而知名于世,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,特意在他的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乡,名为“郑公乡”;又把他的门间进行扩建,让它能够通过车马,并取名为“通德门”。此后,郑玄的后人便以此为荥it,用“著经”和“通德”作为自己的堂号。
另外。在与郑姓郡望堂号相近的一些词语中,还有一种房号,也经常被提及和使用。房号事实上是郡望和堂号的再分化,用以表示同一郡望或堂号下各个房支的承传情况。如据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,在荥阳郑氏传衍到后燕太子少傅郑温的4个儿子时,分别被称为陇西祖、南祖、北祖和中祖。这种“祖”,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房号。又如北祖郑哗之子郑茂有子7人,后来也分为七房,号称“七房郑氏”,这些也都是他们的房号。至于后来迁居福建的郑姓人中有人被称为南莆祖,并进一步分衍为五房,称为“南莆祖五大房”,是房号在当代郑姓人中使用的最典型事例。
最后,顺便还要提一下与郡望、堂号、房号相关的堂联或祠联。顾名思义,堂联或祠联即镶嵌在厅堂或宗祠之上的联语,由于其内容多涉及姓族的来源、演变、祖宗业绩、奇闻轶事、以及尊祖敬宗、宗族教育等,极具姓族文化特色,因此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。根据近人对郑姓堂联和祠联的研究、统计,发现这种联语已达16幅之多,归纳起来,即:
1、三台道学传干古,六邑文章本一人。
2、三朝族表恩荣第,九世同居孝义家。
3、孝友出张际之上,文章接昊宋以来。
4、史官不用春秋笔,天子亲书孝义家。
5、名列八忠,享累朝之血食,才称三绝,征御笔之亲题。
6、孝义首江南,允矣皇言,世世对物其弗替;俭素为礼本,大哉圣训,瞿瞿率履永无荒。
7、婉愉生于和气,敬直兼以义方。
8、宋元明三朝锡命,忠孝义百世流芳。
9、孝而忠政事无非德行,义且节巾帼亦是丈夫。
10、孝义振家声江南第一,凤麟挥睿藻朝右无双。
11、看根石柯桐树犹不朽,抚膳钟训鼓器岂空存。
12、翼子贻孙济济居同九世,规曾矩祖绵绵义尚一门。
13、鲁岱风高千古鹿山同景仰,潜溪孤衍一环麟水足渊源。
14、义风弥振,喜鼎食钟鸣,犹是三朝旧绪;祖泽连绵,看蛟腾凤起,瑄鹰奕叶新纶。
15、诩景运在南都,望重伦扉,制诰千言宣德主;窜孤忠于西蜀,神归故里,馨香百世企师傅。
16、著作富名山,忆当年凤阁拜颺,言论都垂碧简;堂墓恢旧址,看此日麟溪缔造,荐馨如对青萝。
总之,郑姓自得姓以后,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出现了“荥阳”郡望,以及“著经”、“通德”等堂号、“北祖”、“南祖”、“七房”等房号,其中尤以“荥阳”郡望最为著名。如今,提到郑姓,论起根源,大多称出自“荥阳郡”或“荥阳堂”,可见其影响之巨大。